黎平会议会址内有周恩来、朱德住室等7个小展室和1个藏品堂,陈列文物共370件,藏品120余件。原为胡荣顺商号,是一座四周建有风火墙,内套木结构,分三进,前底后高的明清建筑四合院。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城召开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
2013年,黎平会议纪念馆与黎平会议会址(陈列馆)合并,馆内设序厅、四个单元展厅和两个临时展区。
晚餐后乘车前往【肇兴侗寨】。地理位置: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地处黔、桂三省交接地段,距黎平县城68千米。
历史沿革: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有着1000多年历史。1999年被列为全省9个重点民族村寨保护对象之一,2017年被评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甲级村寨、AAAA级旅游景区。
村寨规模:占地18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全寨有1284户5395人,侗族人口达99%以上,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建筑特色:寨内侗族鼓楼、风雨花桥、吊脚楼是侗寨和族姓的标志,构成独特的景观。
文化资源:
艺术文化:主要包括侗族大歌、琵琶歌、笛子歌等,其中侗族大歌是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以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和自然和声为主要音乐特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民俗文化:侗族节日众多,比较隆重和富有侗族文化特色的有“谷雨节”“芦笙节”“尝新节”“侗年”等,届时人们会穿上传统侗族服装,举行祭祖、踩歌堂、芦笙舞、醒狮等民俗活动。
手工技艺:扎染、蜡染等手工技艺在肇兴侗寨传承至今,游客可以在寨子内的手工作坊体验相关工艺,制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游览并欣赏完美景后,肇兴侗寨特色民宿入住。
之后,自由考察从江市场,了解农特产品。
考察禾晾“晒秋”;秋时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侗族村民将丰收的糯稻谷晾晒在禾晾架上,禾晾与侗寨房屋相映成景。占里村自古就有禾晾“晒秋”的传统,如今,禾晾“晒秋”已成当地秋日里的一张特色旅游名片,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赏。
高增文化晚宴、榕树广场聆听鼓楼大歌、欣赏銮里夜景。
基本概况:小黄村位于贵州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25公里,东接贯洞,西邻占里,北接黄岗,南毗岜扒村。全村由7个自然寨组成,共20个村民小组,均为侗族,是从江最大的侗寨之一。
侗族大歌:小黄被公认为“大歌之乡”“侗歌窝”。这里人人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多声部的奇妙组合令人惊叹。其传承模式独特,“饭养身、歌养心”的理念深入人心,以歌队为核心,孩子们从四五岁起就组成歌队,在歌师指导下学歌,经过长期训练,形成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
相关荣誉:解放后,小黄侗歌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各种汇演、调演、大赛并获奖,还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4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侗歌之乡”,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首次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特色活动:每年的中秋歌会是小黄最著名的传统传歌节和竞技台,届时各歌队都会倾力展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聆听。
乘车赴【黄岗侗寨】——原生态的侗族村落
历史与位置:黄岗侗寨位于黔东南黎平县双江镇黄岗村,始建于宋朝,已有800多年历史,是一个有着1600多人的纯侗族村寨。
民族文化:这里的侗族大歌原汁原味,是真正地道的男声侗族大歌发源地,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唱起大歌,游客还可跟着学唱。此外,侗布制作工艺在这里也保存完好,从织布、浸染到晾晒、捶打,游客可以体验完整工序。
特色景观:拥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稻鸭鱼系统,稻田里鱼游动松土,鸭子以害虫为食并提供养分,三者互利互惠,是独特的生态景观。
传统节日:有抬官人、喊天节等特色节日。抬官人是新春搞怪活动,孩子们装扮成“官人”被抬着绕寨游行;喊天节在农历六月十五,全寨人聚集祭天求雨。
在黄岗侗寨中餐,后返回新晃